自律:以理性为自我律法
自律:以理性为自我立法
狙公赋芧,曰:「朝三而暮四。众狙皆怒。曰:「然则朝四而暮三。」众狙皆悦。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,亦因是也。
——《庄子·齐物论》
生命是轰轰烈烈的变革,也是锱铢积累的建设。变革意味着对既有的秩序律令进行审视批判,而建设则是对秩序规则的再度立法。
散漫是可贵的品质,自律也是,「实干家」(Go-getter)或许是颇具主体意识的「战略家」,也可以是「生命比财富更快耗尽」的「打工人」,「享乐者」可以是不知天地为何物的「迷茫者」,却同样有是「今朝有酒今朝醉」的「挥霍者」的可能。散漫与自律,体现不出生命主体性的差异,只是反映生命主体对于短期效用与长期效用的不同偏好。
「活在当下」(Carpe diem)与「苦尽甘来」的差别只是时间尺度的差异,「活在当下」侧重于即时的感性冲动,而「苦尽甘来」则有着几分「获得感延迟」的味道。即便是猴子也知道「朝三暮四」的即时性胜于「朝四暮三」的不确定性,但人生的选择要复杂得多,或许是在「朝三暮四」与「朝四暮四」之间抉择。
「自律」不是外在的行为表现,而是内在的行为过程。「自律」的要旨不在于因循着广受认可的范式:早睡早起、早到迟退、艰苦奋斗、苦尽甘来,而在于对于个体行为的短期后果和长期收益有着衡量与比较的思索。
从现实主义的角度而言,生活不是应有尽有的天堂,也绝非的苦不堪言的炼狱,而是物质理性的人间。更为「经济」地说,一切行为都伴随着收益与后果,而卓越的生命规划者不仅会懂得欲望的重点,也会思考欲望的现实化过程。
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
结言:生命漂游
《生命漂游记》,关于「人与自我」的话题归集于此,以「自寻」为起点,历经「自重」、「自渡」、「自愈」、「自省」、「自新」、「自律」而达到「自我」。文字的堆叠反覆之间,依稀可见站在蒙昧、迷茫、过往、遗憾之前的自我,连同对于反省、更新、规划写下的宣言。
其间也曾写下「自决:隔断窒息的安全绳」、「自慎:夜幕之前,贪恋余晖」、「自救:灌装生活的氧气瓶」、「自守:山中幽谷,投石问路」、「自爱:云中国度,风扬日长」、「自悦:多巴胺之日与享乐者宣言」、「自白:剥开洋葱表皮下流泪的心」、「自卫:长出积极自由的獠牙」、「自立:戒断依赖的沉疴痼疾」等文章,只是出于要言不烦的考虑删繁就简,或是多多少少融入现存的文章中。
吟游哲学家的夙愿是言之有物,在面临日益繁复的文化秘藏时,正所谓「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」,除去静心思考外,沉心学习也不可或缺。行至此处,生命漂游大抵告一段落,当然这么说也不恰当,生命历程中关乎自我的认知总是连缀不断的,只是过多的书写会暂且停滞。
二零贰叁年十一月九日